騰訊科技 發(fā)表于:14年05月07日 10:00 [綜述] DOIT.com.cn
目前對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有很多疑問,之前阿里一直都希望到香港上市,因為“合伙人制度”與港交所上市原則有沖突才作罷,但是之后好像阿里從未提過國內股票市場上市的想法,這是很多網友所表示疑問的。
阿里巴巴集團今天凌晨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IPO招股書,計劃赴美上市。招股書顯示,阿里巴巴將最多融資10億美元。其實關于阿里巴巴上市地點的爭論目前有了結果,確實如網友所說,阿里巴巴一直沒有考慮在國內股票市場上市。
原因可能包括:
一、拆除VIE結構操作復雜
阿里巴巴采用了VIE架構,這種架構在國內被稱為“協(xié)議控制”,指的是境外注冊的上市實體與境內的業(yè)務運營實體相分離,境外的上市實體通過設在境內的外商獨資企業(yè)以協(xié)議的方式控制境內的業(yè)務實體。
阿里巴巴在國內上市就需要將境外權益轉到境內,過程中涉及到系列協(xié)議的終止、廢除等諸多法律問題,需要付出相應的對價。
軟銀、雅虎持有阿里巴巴開曼公司股份,阿里巴巴開曼公司通過VIE結構控制境內阿里巴巴集團的權益。如果把阿里巴巴開曼公司變成空殼,權益轉回到境內,不再向其輸送利益,軟銀、雅虎持有的就變成了空殼。
即使二者愿意退出,阿里巴巴集團按照上市的價格贖買股份,如果阿里巴巴集團估值達到千億美元,雅虎軟銀所持股份加起來估值幾百億美元。通常拆除VIE架構,可以通過內地人民幣基金接盤。但阿里巴巴體量這么大,沒人能接這個盤子。
此前通過拆除VIE結構實現在境內上市的公司規(guī)模相對不高,估值只有約10億-20億元人民幣。
二、牽扯到的稅務、審計和時間成本高昂
阿里巴巴集團之前為上市所做的準備,包括文件、期權等方面,都是按照境外規(guī)則設計。如果轉回境內,一是面臨大量稅收,二是需要按照境內的會計準則重新設計。稅務、審計的成本非常驚人,超出想象。
三、登陸A股不利于阿里巴巴的國際化進程
如果在美國上市,阿里巴巴可以用美國上市的股份直接做股權并購,成本很低。如果轉移到國內,對未來在國際上并購無正面影響,不是理性的做法。
阿里巴巴董事局副主席蔡崇信也曾表示,在國內資本市場上市有幾個技術問題。首先,貨幣不是完全流通的,阿里要成為國際公司,就必須讓國際資本進入,但是A股市場對外資交易有很大限制;而從法律的角度來說,中國上市的公司主體必須在中國,但是和很多其他互聯(lián)網公司一樣,阿里也是VIE結構,母公司注冊地點并不在國內。
最后,國內IPO雖然開閘,但是審核進程緩慢,阿里巴巴集團等不起。根據阿里巴巴集團與雅虎此前協(xié)議,只有于2015年底之前上市,才有權回購雅虎剩余股份的一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