互聯(lián)網金融在中國火爆數年,至今仍然熱度不減。
最近一段時間,又有多家互聯(lián)網金融企業(yè)獲得融資,其中不少佼佼者的上市路徑也愈加清晰。而根據移動互聯(lián)網咨詢機構艾媒于4月18日發(fā)布的一份調研報告,截至2014年底,中國互聯(lián)網金融用戶規(guī)模達4.12億,預計2015年將增長到4.89億。
“這個行業(yè)發(fā)展到深水區(qū)比拼的核心就是大數據和風控。”4月27日,隨手科技有限公司CEO谷風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,大數據在互聯(lián)網金融的風控中發(fā)揮著關鍵性的作用,當然對其效果也應該辯證地看待,“大數據可以幫你找到一個好人,但沒辦法保證他不干壞事”。
隨手科技剛剛宣布完成數千萬美元的B+輪融資。
“好人”識別者
記者:背靠隨手記和卡牛等產品積累的用戶規(guī)模,隨手科技目前已是不可小覷的互聯(lián)網金融流量入口。我們注意到,從去年下半年開始,你們也進行了流量變現(xiàn)的嘗試。目前這方面的進展如何?
谷風:隨手科技的商業(yè)價值轉化僅僅從兩個季度之前開始,目前月成交在數十億元人民幣的規(guī)模,增長速度非???。其中,基于記賬工具隨手記的理財市場自2014年9月推出,僅僅兩個季度時間,月交易額增長了60倍;基于銀行卡管理工具卡牛的放貸,也在今年開始接入,盡管目前的成交規(guī)模還不算大,但從放貸方反饋回來的信息來看,我們用戶的含金量非常高。
如你所言,隨手科技發(fā)揮流量入口價值的基礎是,借助隨手記和卡牛等積累起來的龐大用戶規(guī)模。目前,我們的總體用戶規(guī)模超過1.5億,是后十位同類產品總和的近一倍。
我們的商業(yè)化才剛剛開始,我們也不著急,它讓隨手科技有了正向收入來源,更重要的是證明了我們實現(xiàn)商業(yè)價值的可能性。
記者:在發(fā)揮流量入口價值的過程中,隨手科技與合作方是一種怎樣的機制?
谷風:理財方面,目前我們主要是為貨幣基金提供流量,也在增加股票基金,未來也會考慮接入更多的產品,諸如私募、信托等。這方面的流程在互聯(lián)網金融行業(yè)內已經比較成熟。
卡牛的貸款方面,目前我們接入的大部分是P2P,也有一些銀行。從我們卡牛用戶的角度來看,他們是獲得貸款的一方,P2P的經營風險與他們無關。從P2P等放貸方來看,我們的用戶有長期的數據,臨時作假的幾率比較低,他們放貸給我們用戶的風險也很小?,F(xiàn)在很多P2P的情況是錢不缺,而是缺好的投資標的,而我們的用戶恰好有這方面的需求。隨手科技在其中主要是賺數據和流量的錢,放貸方給我們一定比例的傭金。
在這個鏈條中,三方都有好處。
記者:你們的數據是怎樣為放貸方所用?
谷風:放貸方可以在我這里定義指標,我們一般給出200-300個指標的值。他們給出指標,我們自己做大數據挖掘和分析,給他們最后的指標值。
記者:從目前的運營來看,怎么看這種基于大數據風控的有效性?
谷風:我們的用戶不是今天早上想貸款才把數據給我,而是還沒想到貸款就在我們的平臺上積累數據,這種積累是一個長期的過程,作假的幾率很低。這就是我們的大數據價值。它能幫助放貸方找到優(yōu)質的借貸人,并且用比傳統(tǒng)模式成本低得多的方式。我們知道,傳統(tǒng)線下模式中,不僅要找人去掃街,有渠道費用,找到之后還要做盡職調查,進行風控管理。與之相比較,我們給出去的數據是經過清洗的精準客戶,放貸方基本上做好貸后管理就行了。
當然,大數據風控的問題也要辯證地看。我的觀點是:大數據可以幫你找到一個好人,但沒辦法讓這個人不干壞事,因為有時候,有人拿到錢之后,行為模式也會跟著改變。這就要求放貸方要有一系列的手段和方法,去讓借款人不去做壞事。
需要強調的是,在這個過程中,隨手科技和我們的客戶沒什么風險,風險在P2P那邊。
記者:隨手科技是不是傾向于搭建一個平臺?
谷風:從行業(yè)內來看,有些公司在融資后轉向自營做P2P的跡象比較明顯。隨手科技的定位是工具和流量入口,自己不涉足P2P,而是選擇做開放平臺,讓P2P等放貸方來接入。這一方面是出于不與合作伙伴競爭的考慮,另一方面也是基于大家分工合作。
我們認為,風控這件事還是讓專業(yè)的人或公司來做比較好,他們賺風控的錢,我們賺數據和流量的錢,這樣大家都挺開心的。而自己做風控,說不定什么時候一筆壞賬就能讓你吃不了兜著走。
P2P將現(xiàn)大浪淘沙
記者:你似乎比較介懷P2P行業(yè)的風險?
谷風:應該說,這是一個非常不錯的行業(yè)。同時,我不認為P2P行業(yè)會傾向于集中化,未來只有三到五家,除非政策限制。就像房地產一樣,萬科再牛,還有很多規(guī)模相對不大的地產商也活得很好,金融行業(yè)太大了,哪怕一個小企業(yè)也有可能活得很好。
就P2P而言,這個生意賺錢的關鍵是風控,風控不好,經營兩三年,壞賬出來就比較頭疼??赡艿谝荒旰荛_心,第二年很痛苦,第三年再不好就跑路了。
這個行業(yè)我估計至少要死個幾千家吧,但最后活得很好的也可能有幾百家,會有很多人成功。
正如《反脆弱》那本書中提到的那樣,一種系統(tǒng)是脆弱的,比如瓷器、比如銀行,它是硬邦邦的,如果承受力超過一定限度就會導致整個系統(tǒng)的崩潰,比如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中的系統(tǒng)性崩潰。還有一種系統(tǒng)是反脆弱的,比如飛機,單架可能出事,但不影響其他的飛機,它是分散的,而且經驗馬上可以被其他飛機學會。
假如P2P這個行業(yè)的學習能力足夠,一家倒了,其他家會馬上來學習,看問題出在什么地方,從而找到生存空間。前面倒下幾千家,學習了幾千種死法,那么剩下的幾百家可能就活下來了。
我認為做風控,單一數據源是不足夠的,你數據的復合度越高,那么你風控的準確度就越高,進行風險定價的時候就越精確。
財務工具還是一片荒野
記者:這也是隨手科技定位于開放平臺的原因之一吧?
谷風:我個人認為,一種風控模型,適合某一個特定類型的人。但是我們的用戶有很多的種類,一種風控模型總是搞不定,要找不同類型的P2P來合作。
當然,隨手科技的定位是為整個互聯(lián)網金融行業(yè)提供流量。因此,我們的主要任務還是做好工具,要開發(fā)各種各樣的工具來滿足人們記賬需求。目前來看,隨手記只適合一部分人,卡牛只適合一部分人,還有大量的人群我們還沒有找到適合他們的財務工具。需求還遠遠沒有得到滿足。我們這次的融資主要也還是投入更多記賬場景的產品研發(fā)。
盡管我認為中國財務工具市場的戰(zhàn)斗已經沒什么好打的了,上半場已經結束了,不會有太大的格局改變,但是,未來財務工具的使用場景將會越來越多,因為個人的資產類別也越來越多。
記者:你認為大概覆蓋到了多大的場景?
谷風:也就10%左右。我們現(xiàn)在有1.5億用戶。也就是說,還有80%-90%的人需要的工具,我們還在考慮。我看到的是一片荒野,到處都是荒地,沒人干,就像美國的西部大開發(fā)時的牛仔,遍地是機會,趕快跑,把地圈起來是正事。這也是目前我對變現(xiàn)還沒有那么感興趣的原因。
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山頂
記者:但變現(xiàn)還是蠻重要的。
谷風:當然,為了證明我們的商業(yè)模式,也會做一些嘗試,比如貸款、理財。但那些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,不是太難,也不是核心競爭力。
就像騰訊不會致力于成為一個游戲公司,盡管它靠游戲賺錢。它還是個社交公司,最終是靠社交網絡建立這個公司的基礎。
放到未來五到十年來看,我們就是個財務工具公司,只是我們賺錢是靠金融變現(xiàn)的手段,變現(xiàn)遲早都能實現(xiàn),畢竟財務跟金融的關系太緊密了。
就好比爬山,你可以選擇在半山腰安營扎寨,也可以選擇爬到山頂上。如果你到山頂上滾石頭,你會發(fā)現(xiàn)山腰上所有的建筑都會被你摧毀。所以重要的還是找到你自己的山頂。
從這個角度來看,我真正介懷的是中國人怎樣用財務工具這件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