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DR InfiniBand和100Gb RDMA Capable Ethernet的對比圖,對此,看明白了嗎?它和英特爾放棄OmniPath有什么關系?我是一頭霧水。
經過專業(yè)人士指點,我漸漸理清了思路。
說說OmniPath
OmniPath源自英特爾收購Qlogic的InfiniBand業(yè)務,在這個基礎上,英特爾另辟新徑,推出了自己的一整套叫做“True Scale Fabric”的高性能計算架構,獨立提出了一套OmniPath Host Fabric Interface新接口和對應的交換機產品,每個端口支持100G速率,直接叫板InfiniBand EDR。
作為競爭對手,Mellanox對OmniPath的反饋是“換湯不換藥”,相比InfiniBand未來200Gb/s、400Gb/s的技術,OmniPath并沒有優(yōu)勢。如今,Mellanox 200Gb/s產品已經發(fā)布,400Gb/s也即將發(fā)布。
我不是技術方面的專家,很難進行技術上的對比,但是有一點可以明確,OmniPath和InfiniBand直接競爭,但高性能計算高速網絡市場并不足夠大。
如果沒有大數(shù)據(jù)/HPC一體化,OmniPath對英特爾就沒有多大吸引力。
從現(xiàn)有市場表現(xiàn)看,OmniPath主要在科研領域高校得到了追捧,技術興趣使然。用專業(yè)人士的話說:小規(guī)模集群,OmniPath還可以,可以滿足部分場景的應用需求,但是組織更大規(guī)模集群,特別涉及到多點互聯(lián),例如多節(jié)點之間網絡資源的動態(tài)調度,顯然需要技術專注和長期積累。
對于英特爾來說,有沒有必要針對OmniPath持續(xù)投入資源嗎?
對于英特爾來說,更加看重生態(tài)圈的建設。以計算和存儲為例,英特爾提供至強處理器,但是并不生產x86服務器;英特爾提供SSD盤,但是英特爾并不涉足存儲系統(tǒng),而是依靠合作伙伴的力量,所謂Intel inside。
沿用這樣的思路,如果作為OmniPath網絡廠商,策略就變得有些奇怪,涉足網絡設備,顯然有些動作變形,是嗎?
在這樣的情況下,放棄OminPath也在情理之中。
但這和上面的圖有什么關系呢?
答案來了!
上面的圖表從延遲、帶寬等性能的角度對Infiniband、以太網技術進行了對比?!翱赡苡⑻貭栒J為,下一代以太網技術上完全夠用了”有專業(yè)人士說,既然如此,放棄OmniPath,把寶壓在以太網上,專心做好處理器,這也是一個可以考慮的策略。對此,您怎么看呢?
另外一點需要關注的是英特爾新總裁Robert(Bob)Swan,CFO出身,職業(yè)特點決定了他沒有更多技術情節(jié),財務表現(xiàn)才是專業(yè)。
就像IBM放棄x86服務器一樣,僅僅是高性能計算高性能網絡連接,規(guī)模終究有限,被放棄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。
英特爾連凌動(Atom)都放棄了,
區(qū)區(qū)一個OmniPath,何足道哉,不是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