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名稱:"刻毒蟲"變種gq
病毒長度:162516字節(jié)
病毒類型:蠕蟲
危險級別:★★
影響平臺:Win 2000/XP/2003/VISTA
MD5 校驗:d0e0c049ed7056eac8bb396429795010

特征描述:
Worm/Kido.gq"刻毒蟲"變種gq是"刻毒蟲"家族中的最新成員之一,該蠕蟲是由"kido"主程序釋放出來的DLL功能組件,經過加殼保護處理。"刻毒蟲"變種gq運行后,會移動自身到"%SystemRoot%system32"文件夾下,若不成功則進一步嘗試移動到"C:Program FilesMovie Maker"、"%USERPROFILE%Application Data"、"%Temp%"等文件夾下,重新命名為"*.dll"(文件名為隨機字符串,不過通常是"bqwzif.dll")。另外還會釋放一個臨時的惡意驅動程序。"刻毒蟲"變種gq運行時,會將惡意程序插入"svchost.exe"或者"explorer.exe"進程中隱秘運行。關閉系統(tǒng)自動更新服務(wuauserv)、后臺智能傳輸(BITS)服務以及"WinDefend"等服務,并利用自帶的密碼表對使用弱口令的網上鄰居進行口令猜解。一旦猜解成功,便會通過MS08-067漏洞向該網上鄰居發(fā)送一個特定的RPC請求,用于下載kido主程序并創(chuàng)建計劃任務,從而激活該蠕蟲文件。監(jiān)視系統(tǒng)中打開的窗口,并關閉帶有指定字符串(大部分為安全廠商名稱)的窗口。同時還會阻止用戶連接指定的站點(通常是安全軟件或微軟的網站),干擾用戶通過網絡尋求病毒的解決方案。利用特定算法生成大量的隨機域名,同時下載其它的惡意程序,用戶可能因此而遭受信息泄露、遠程控制、垃圾郵件等侵害。"刻毒蟲"變種gq還可通過移動存儲設備進行傳播,當其發(fā)現有新的移動存儲設備接入時,便會在其根目錄下創(chuàng)建文件夾"RECYCLERS-*-*-*-*-*-*-*"(*為隨機字符串),并在其中生成自身副本"*.vmx"(文件名隨機,不過通常是"jwgkvsq.vmx"),同時在根目錄下創(chuàng)建"autorun.inf",設置上述文件及文件夾屬性為"系統(tǒng)、只讀、隱藏",以此實現利用系統(tǒng)自動播放功能進行傳播的目的。"刻毒蟲"變種gq會在被感染系統(tǒng)中新建一個隨機名稱的系統(tǒng)服務,并通過"svchost.exe"或"services.exe"實現開機自動運行。其還會修改文件和注冊表的訪問控制對象,致使用戶無法刪除自身產生的文件和注冊表項。

英文名稱:Trojan/Scar.bmc
中文名稱:"毒疤"變種bmc
病毒長度:5367字節(jié)
病毒類型:木馬
危險級別:★
影響平臺:Win 9X/ME/NT/2000/XP/2003
MD5 校驗:a1e566e6d020f5e5a6583b52bcb1507c

特征描述:
Trojan/Scar.bmc"毒疤"變種bmc是"毒疤"家族中的最新成員之一,經過加殼保護處理。"毒疤"變種bmc運行后,會自我復制到被感染系統(tǒng)的"%SystemRoot%system32"文件夾下,重新命名為"msinet32d.dll"。"毒疤"變種bmc會修改注冊表鍵值"AppInit_Dlls",使其可以隨一些需要加載"user32.dll"的應用程序一起啟動運行。當其隨"QQ.exe"一齊運行時,"毒疤"變種bmc會連接服務器"http://59.57.*.143/",讀取"1.txt"和"2.txt"的內容,并通過一些內存操作將讀取的廣告信息通過用戶的"群"以及個性簽名等方式傳播出去,從而給不法分子謀取到了非法的經濟利益。

分享到

kuangmin

相關推薦